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一文看懂本轮火爆的中药材行情

发布时间:2023-06-15 阅读:1375
【天地网讯】

       今年中药材行情普遍上涨,引发广泛关注,据中药材天地网反映市场整体行情的综合200价格指数显示,6月10日3344.26指数点位同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700点,指数上升幅度高达27.4%。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如上图,构成指数的200个千吨级以上大宗品种同比去年同期,涨价品种104个,占比52%,平均涨幅53%;跌价品种55个,占比27.5%,平均跌幅13.8%:行情走平的品种41个,占比20.5%。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中药材行业中常有“三年一个小周期,十年一个大周期”的说法。


       指数监控期内,中药材价格指数曾在2009-2011的两年左右时间,发生过超过1500点的最大涨幅。本轮行情爬升启动时间可追溯至2020年8月,目前已经接近三年的持续上扬,本轮涨幅已逼近1300点,期间上行也出现过压力,但今年淡季整体行情依然爬升的情况,让产业所始料未及。

 

一、这是何原因造成的呢?

       内因是诱因,外因是助推,其中有五个关键方面。

 

       (一)供应面上(内因)
       1、部分中药材之前多年低价,农民没收益而放弃栽种,供应减少,如牡丹皮。
       2、三年疫情期间,消费降低和流通不畅阻挠了需求,进而逆向影响了种植生产积极性,代表多是药食两用品种,如党参。
       3、受高温、干旱、大雨等灾害天气影响,部分中药材确实有减产,如当归。

 

       (二)需求层面上(内因)
       1、中药在抗疫上表现亮眼,需求有所提振,代表药企的营收数据提升亮眼,如中药上市药企。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整理

 

       2、疫情后经济与消费的复苏,以药食同源为代表的中药材消费需求也有复苏,拉动行情,如孜然、高良姜等香料类品种,当归、党参等汤料类品种。

 

       (三)物价成本因素(内因)


       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是连年上涨的,部分品种生产成本涨幅达三成以上,如川芎,2021年采收雇工价100元/天,2023年升至160元/天,生产资料和人力两大关键成本的增长对中药材行情的抬升明显,难以回到上一轮行情的历史低价。
    
       (四)市场流通异常活跃(外因)
       随着行情的火热,以白术、白芍等为代表的大宗中药材价格的高涨,市场流通异常活跃,理性的交易与非理性的交易交织,跟风购买氛围强,也有部分企业进行战略采购,进一步托底行情。

 

       (五)热钱助推(外因)
       在货币宽松政策的环境下,中药材行业积蓄了一定规模的资金,过去这些资金分散在其他收益渠道,市场交易火爆、行情高企,部分资金往产业回流,热钱在中药材流通领域集聚,对行情再次进行抬高。

 

       一个品种的涨价,往往是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单独因素难以对行情有太大波动刺激,如当归、白术等。

 

二、高行情,对各方的影响

 

       中药材价格由市场机制调节,种养殖户是第一层

       种养殖户是整个产业链的最弱势方,因低价、灾害等原因导致收益不佳,会减种、弃种,直接影响中药材这一医疗原料性物资的保供。
当前部分品种因受灾、减种弃种等因素,进而由市场机制调节形成的行情,能够给相关种养殖户的收益,对中药材供给支撑有利,后期也需要让种养殖户收益持续得到保障,以实现资源保供,不被产业链的其他强势方所盘剥,但需警惕高行情过度刺激后导致的产能大上,行情“过山车式”下滑后伤农。

 

       再一层,是产地及市场经销商

       产地及市场经销商,长期处于流通环节中的弱势方,饱受交易账期长、购销回款难、欺诈交易等现实情况的冲击,经营困难重重,当前行情让他们能够取得一定的收益,以维持其在流通领域上的货源聚集及调配的作用,但目前行情过高,部分商家观望情绪浓厚,不敢在手中过多停留货源。

 

       最后,是成药企业

       对于部分药企,中药材原料成本是其整体成本的一小部分,在企业成本中占比有限,部分成药企业能够消化及传导一些高行情,成药企业战略储备有需求但难度大,因相关信息及大数据的不足,非常需要产业信息大数据的支撑。

 

三、对高行情,建议的解决方式

 

       (一)引入战略储备机制进行“削峰填谷”
       中药材行情波动的源头,是中药材供应的波动。中药材种在地里,靠天吃饭,在多变的气候下及收益变动影响的产能下,年产量难免会大小不一。产业环节中各方利益都需要平衡,种养殖户、经销商是产业链上收益中的弱势方,药企作为强势方。药企也不能奢望在长期牺牲种养殖户、经销商收益下,以低价来保持其中药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产能和行情的波动过大,往往吸引资本的炒作介入,这一情况需要引入战略储备机制对产能和行情进行“削峰填谷”。战略储备可以分为两重,一重是国家宏观层面,在相关品种产能过剩时进行国家级战略储备,在产能空虚的时候进行全产业战略投放;另一重是成药企业层面,在后疫情时代,药企基于生产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可适量提前储备,但为分散及对冲成本压力,可由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原料库存调配机制,当某一成品药原料紧缺时,及时协调企业间以购销、置换等方式“拆借”相关品种原料。

 

       (二)维护流通市场的良性稳定
       目前购销环节因参与多方的实力情况不均衡,大部分药企对药材原料供应商的过度压价、账期过长、随意延期结款等情况普遍,还有甚者把供应商当作资金周转池,以上情况影响了中药材供应与行情的稳定性,建议从医保回款、医院结算、企业账期结算等进行制度优化,建立流通全链条购销信用评价及奖惩机制,保障各方回款,以维护流通市场的良性稳定。

 

       (三)国家及企业应建立中药材监控及预警机制
       目前宏观上中药材大数据的相关监控及传递预警还有上升空间,中药材生产端对行情的理解和分析欠缺,在进行增减产时,也是行情即将大幅波动之时。行情变化的相关舆情传递至主管机构之时,往往已经过了能够采取干预措施的最佳黄金时间,使得相关措施落地效果不好,建议提升顶层设计,做好监控,提前预警。

 

       可利用行业信息企业(如中药材天地网等)多年的大数据沉淀,建立大数据模型并进行长期的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跟踪监测,定期产出品种产能、行情、需求等预警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上一篇:淡季不淡,中药材价格最猛暴涨290%,概念股领涨!

下一篇:夏枯球减产利好,库存是涨价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