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中药协会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了《中国中药协会关于近期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情况调研报告》,见下图:图1:报告共13页,请广大读者上网查询,笔者不再展示
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中药材的行情完全是由市场自行调节的,对于中药材价格的涨跌,有个普遍的说法:“涨三年、跌三年、不涨不跌又三年”,在正常情况下,从涨到跌再到平稳,大约是十年左右走过一个轮回。上一轮中药材上涨是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的,当时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是1000.00点,2011年7月4日中药材达到最高点为2904.02,这一波上涨的时间持续了四年半,随后的七年时间里,中药材大盘指数一直在2176.11~2654.00之间波动,但波幅在400~500点之间。本轮中药材大盘指数上涨是从2019年3月1日开始的,当时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是2160.34点,截止2023年6月21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已经上升为3570.12点,上涨了1409.78点、涨幅为65.26%,已经持续上涨了四年多。(依据天地网曲线图,笔者计算数据)由于这次大盘指数起点高、涨的快、涨幅大,所以也创造了多项新的历史记录。见下图图2: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0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数据来源于中药材天地网)
从2020年1月初至2022年12月底,这3年200个常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上涨的品种占到62%完全超过了半数,平稳的占11.5%,下跌的占26.5%,部分涨价品种与涨幅详见下表。图3:200个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涨跌平占比及代表品种
(数据来源于中药材天地网)
正常的情况下,每年进入五月份,中药材一般都开始进入了淡季,一是天气炎热,喝中药的人明显偏少、其用量明显下降;二是进入夏季高温潮湿,大部分中药材容易发生吸潮、生虫发霉等质量变异,大批中药材需要进入冷库或阴凉库进行储存;三是中药提取厂大多开始停产,因为大家要利用夏季高温时期,来进行中药提取设备的检修与改造;四是夏季高温多雨,药材也不方便运输。但今年从五月份开始,药材市场一反常态,淡季不淡,部分中药材品种的价格上涨迅猛,个别品种还出现了一日三价的异常现象,价格上涨并非良性波动。从具体品类来看,常见中药材当归、党参、连翘、三七、白术、鸡骨草、车前子、马鞭草、石膏等百余种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其中部分品种涨幅较大,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其中当归市场价格突破160 元/公斤,不到两个月涨幅高达100%;三七和白术的月涨幅也超过60%。要知道这是在中药材行情已经连续上涨4年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异常上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与行业的高度关注,2023年6月9日至20日,江苏、广东、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陕西省中药协会、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先后给中国中药协会报告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现象、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维护中药材市场价格稳定,保障中医药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见下图:
图4: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的报告
中药材的行情完全是由中药材市场自行调节的,因为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其价格的涨跌,又往往与种植养殖户、产地和市场的经销商、制药与饮片企业等多个环节直接的关联,而且疫情和天气灾害等,均会直接影响中药材价格。为什么这一波的中药材行情会持续上涨4年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国药典越来越严谨、中药质量提升成本自然上升。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成了人们的首选,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也由能买到向吃好药转变。以前家人买一副药都要问问价格贵不贵?现在买药只问质量好不好?因为人们不差钱,就怕中药的质量不好而耽误了病情。现在我国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行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药典》五年修改一次,修改越来越严谨,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2020年版收载增加中药品种约220个,全面提升了中药安全性控制水平,完善了中药材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建立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易霉变中药材真菌毒素等的限量标准,尤其对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必须制定统一的限量标准,通过严格的限量标准,反制源头种植阶段滥用农药乱象,严把中药材安全关。图5:全国中药材及饮片抽检合格率,由2013年的64%上升为2021年的98%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截止2021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抽检合格率,已由2013年的64%上升为2021年的98%,可以说全国人民使用的中药是安全、放心、有效的,与此相对应的是,高品质的中药材是科学管理与生产出来的,其种植与加工的成本也往往会相对高一些,中药材成本上升其销售价格自然也会随着上涨。2、中药材模仿粮食种植,重产量轻质量,价格涨跌幅度较大。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是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用量占中药材总用量的80%。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出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以前我国把中药材作为重点产业的仅有10个省,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均把中药材作为了重点产业来抓,截止2022年底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九千万亩。见下图:图6:截至2022年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统计表(数据由中康咨询提供)
近10年国家政策主基调聚焦“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当前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大环境越来越好,国家的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管也越来越严。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下降乃至枯竭,野生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没有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基本上都是在模仿粮食种植,重产量轻质量,大水大肥、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的现状较为普遍,从而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的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管理简单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暴涨暴跌、涨跌幅度较大,对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非常不利。3、一季度中药板块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资本对中药材投资升温据新康界报道:A股一季度业绩报告收官,74家中药企业2023年第一份业绩表现全部出炉。中药子板块营业总收入1019.3亿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144.9亿元,同比增长56.9%,增长率高居六大医药子板块之首。公司表现中,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排名前三的均是白云山(营收216.3亿元,净利润19.7亿元)、云南白药(营收105.1亿元,净利润15.2亿元)、华润三九(营收63.5亿元,净利润12.3亿元)。除了这三家之外,营收10亿元以上的有22家,净利润1亿元以上的有28家。图7:A股医药六大子板块2023年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回顾过往,疫情期间中医药参与度高,在政策鼓励下,中药行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为中药子板块复苏打下了基础。2022年三季度起,中药行业景气度开始加速回升,2022年底疫情管控正式放开,医院门诊恢复、零售药店购药限制解除,社会流动逐渐恢复正常,为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运转创造了条件,2022年底第一波新冠大面积感染,也带来了感冒清热类中成药的销售额高峰。进入2023年,大部分人已经“阳康”,但呼吸和免疫系统仍在恢复中,催生了今年一季度在止咳、呼吸、免疫力提升领域的需求。根据中康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零售药店中成药销售额同比增速最快的品类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止咳类、呼吸类、维矿类、胃肠类和滋补保健类。一季度零售药店中成药核心卖点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用药需求,中药企业抓住了这次难得的需求机会窗口,迎来了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硕果。在市场需求和企业销售的双重放大下,资本市场对中药的热度也不断升温,2023年1月起中药子板块行业景气度飙升,5月正式进入高分位范围。当前中药板块的景气度堪比2018年中药“投资大年”,为最近几年来罕见。中药材产能和行情波动过大,必然吸引资本的介入,市场游资进入炒作、囤积居奇自然不可避免。自2019年以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在18.8%左右,吸引大量外部游离资本;同时由于行业“景气”,药商加大贷款力度,增量资金增加,促进投资热潮。为什么中药材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笔者认为:一是相比于其他农产品,中药材种植难度较高,对环境、土壤等要求较高,受到高温、干旱、大雨等灾害天气影响会出现减产;且中药材供应链中环节相对不完善,导致供给不足和成本上升,进而推高中药材价格。二是国家土地政策收紧、种养殖成本增加、多年生品种和种植技术繁杂、用工量大的品种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呈现的是与价格上涨相反的减种状况,加之天气灾害频繁,生产具备了极大不确定性,种植与产出无法短期恢复,从而造成了阶段性供求矛盾。三是气候异常,中药材产量下降,供应减少。目前社会各方面经济形势情况不太乐观,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集采等政策因素影响,中药材行情异动或许给大环境下带来一些“小刺激”,只要是非垄断和恶意炒作以及大批量的囤积居奇,正常的买卖甚至跟风现象,个人认为其实是不必担心的。但若是资本多品种、多环节参与垄断和恶意炒作、囤积居奇,我是坚决反对的。因为资本垄断和恶意炒作,长期来看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更会给很多药商药农带来可以预期的伤害。四是疫后诊疗需求上升,中医药下游市场规模提升,此外经济复苏也助推中药材消费需求复苏,进而中药材市场需求上升,也推高了中药材价格。五是多年以来,中药材行业都属于买方市场,宠坏了很多需求端,欠账、赖账、 烂账比比皆是。这次行业反噬不仅是一次反杀、翻身,同时也是对相关生产企业的一次革命。通过这波涨价潮,会让那些不良企业记住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完善产地种植,稳定供应端才是长久之计。六是当前中药材普遍涨价不是单方面原因,是由很多综合因素合力带来的结果。例如:货币贬值量化宽松、种养殖成本增加、药典标准提升、旱涝灾害产量下降以及集采等等都是推动本轮药材行情上涨的动力。注明:以上所用数据由中康资讯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提供,部分是借鉴中药材天地网的,此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第三方。内容完全是个人的思考,还请业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刘红卫 2023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