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药企的奶酪 ?
近阶段以来,关于许多中药材品种价格出现大涨、暴涨的话题,已经被社会众多媒体翻来覆去炒了无数遍:那么,接下来,在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面前,或者在这波涨价潮过后,中药材行业还将会继续发生哪些状况或现象呢?在此,笔者作为一名中药材行业的信息专家和从业者,在本篇文章中,愿意跟大家一道,对行业后市作一个大胆的预测或评判。经过本轮涨价潮过后,今后随着中药材行业信息及行情价格的透明化,以及产地种植前沿与终端生产方面的供需垂直化,专业市场上的经营商处境会越来越尴尬,生意会越来越难做。但是这对于市场经营商来说,同时也是一种考验,如果不能改变行业趋势,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可是怎么改变自己呢?既然市场中间商在经营方面,零售与批发都难以为继,已经挣不到差价了,那么,大部分药商会选择用“压货”的模式来求得生存。而所谓的“压货”,就是看品种未来趋势,靠前瞻性目光,挣未来供需矛盾的钱。换言之就是对某些药材品种囤迟卖快、低吸高抛。比如某味药材产地种植量过大,导致价格行情出现滥市大跳水,中间商就会开启“蓄水池”作用进行大量吸储。待经过一定时期后,随着药农的弃种,这个品种的行情肯定会上来,压货商就会加价伺机“放水出货”补充市场。按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在商言商,亦是符合市场准则的正常操作模式,但是,关键是这种“压货”的模式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做着做着就变味了。当前行业的很多压货商以及外来大资本,他们往往采取的套路,已经不再是良性循环的“蓄水池”作用或正常的“杠杆调节”方式,而是什么品种出现资源紧张,什么品种因为旱涝灾害导致产量供应不足,他们就马上去围剿囤积什么。由此造成,原本10元公斤的药材,因为供需偏紧行情已经涨到20元公斤,再经过某些资本或压货商盯上介入操作哄抬一番,好家伙,这个品种立马就会像坐火箭一样噌噌价格飙升,快速涨到50元、100元公斤甚至更高。而这对于那些生产需求单位来说,原材料被人掐住脖子,才是最可怕的。而这亦不是最令人担心的一面,更为残酷的事实是,有些中药材价格狂涨之后,药农会追着行情前赴后继地大量种植,而资本和那些精明的压货商则会选择提前离场。由此,某些品种会因为种植量过大行情跌入低谷,出现伤农现象!因果轮回之下,最终接盘成为“烈士”的只能是那些盲目跟风扩种的药农。如此周而复始,行业就会越来越残酷,而意图赚快钱、挣暴利的市场压货商就会越来越多,很多因为旱涝灾害或者种植量萎缩的药材品种行情,亦会经常被搅得天翻地覆、震荡不止。近些年来,在中药材行业,信息传导方面,亦有几家大型专业网站对外发布行情动态。但是,随着2023年初至目前的这波大行情的到来,仅仅半年的时间,中药材行业17家专业市场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又出现了近四、五十家行业信息部。相关利用抖音平台报道中药材行情的单品种网红或直播大咖,更是纷纷涌现且多达数百人。这些所谓的行业信息部或业内网红大咖,心思各有不同、素质层次不一,虽然不排除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实事求是地报道产地及市场真实行情,但是更不能排除一部分人动机不纯,利益熏心之下,为了一己之私去做资本的枪手、马前卒,变身为某些压货商、某些药材品种“推波助澜”的代言人,并由此出现误导、忽悠行业内外那些盲目跟风的大白、小白“纷纷入坑”的现象发生。近半年来的中药材行情价格普涨幅度之惊人,让那些终端生产企业吃尽了苦头,痛定思痛之下,很多生产企业,自目前始,会对自身原材料需求方面的产业链可追溯、供应量、完整度进行修复,尤其是在GAP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方面,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行动。过去一些企业搞GAP规范化种植,完全是为了敷衍政府换关怀,或给自己脸上贴金,在实际操作方面并不重视,多是随便到某些药材种植大户田头地角竖块牌子“装装样子”了事。那么,经过今年上半年的这波中药材大行情,相当多的生产企业已经认识到,原材料形同命脉,等同于企业生命的源泉,如果不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一块被人掐住脖子,恐怕今后被动的局面才是开始。也正是有了这种认识,坏事亦能转化为好事,从此中药材的种植前沿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完全有理由相信会有所促进,并很快步入快车道。“布局产地,把控生产源头质量”这句话,对于很多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没那么简单。一般而言,很多中药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中药材,少则几十种上百种,多则就要几百个品种,数量庞大而复杂。个别用量较大的品种,企业也许会作以重点考虑,在产地布局GAP自己种植,以保障产品的可追溯及产业链的完整度。但是,大多数的品种,企业仍将无能为力自给自足,依然只能依赖市场供给,或跟产地种植联盟、合作社签单订购。从市场进购的原材料,很难做到可追溯。那么,从产地源头进购的原材料,就真的能做到吗?也不尽然。从产业链整体来看,似乎生产企业从产地种植端进货是完美的,产品做到了全程可追溯,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相当多的中药材原材料品种,从开端的第一步就脱离了把控,就“失实”了。一些中药材产地,确实不乏实力大一些的种植基地公司或合作社,但是当前的情况,更多的产地种植端所谓的大户、公司、合作社,他们的实力依然不够看。给下游生产企业所供应的药材货量,基本上大多数仍以“套购贴牌”的模式求生存。很多的种植基地或合作社,接到生产单位订单,要么就在当地的集贸市场上集腋成裘、四处拼凑,要么就到专业市场上“拿货”,然后挂羊头卖狗肉,充当自己种植基地生产的药材来完成订单。从而造成,不仅当前许多药材品种出现了“产地合作社接单、市场压货商发货”的现象,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像这种现象,在今后仍将成为行业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05 资本围堵集采品种,将成为中药材行业今后的一大特点中药饮片、中成药集采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广大社会民众和疾病患者而言,这是一种福祉,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些资本或中药材行业的“单品联盟”以及压货商而言,他们也这样认为:“是一件不可错过的好事!”在中药材行业,大的资本主要搞对抗,喜欢操作大品种,比如黄连、延胡索,太子参、三七等,只要能把控市场上一定的量,就掌握了定价权,就可以跟生产企业叫板、扳手腕:二选一,要么你企业低头加价,要么停止生产。小的资本专门打七寸,除了在某些庄家大户屁股后面摇旗呐喊、擂鼓助威,跟风操弄点品种,求些快进快出的恩露外,就是喜欢瞄准小品种运作。因为操作小品种同样利润不小,比如水牛角,本次行情短期暴涨,价升10倍,为什么?你懂的,拿捏的就是这个“寸劲”。对于生产单位而言,你一锅饭都煮好了,最后会因为味精涨点钱选择不用吗?当然不会!而在这方面,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小资本而言,今后选择围剿集采产品的原材料亦会“效果更好”。因为非集采产品如果原材料涨价了,不挣钱大不了不生产或限产,但是集采产品不行,赔钱都不敢断供的。亦因此,今后,资本围剿集采的中药原材料,将会成为行业某些人群的一个特点,毕竟,对一些喋血的资本来说,围剿集采产品原材料,比围剿其它中药材品种“成功率”更高,这就是他们未来乐此不彼的主要动力。在中医药领域,一遇到什么药材品种涨价,就会看到好多生产企业喊冤叫屈,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其实,更有一些品种行情暴涨,做局者并非外部热钱介入,而是个别企业自身所为。中医药领域不乏有些生产企业,在企业之外,成立一家或多家经营公司。看似这数家经营公司与该生产企业毫无关联,或仅属于这家企业的供货商身份,其实该多家公司暗中完全是被操纵的木偶,而某些生产企业,就是这些木偶(公司、品种)价格涨落的提线人。某个品种的基本面向好,后市可期,公司开始介入,大肆囤积后部分货量转输到企业自用,多余的大批货量,在推高市场行情后对外抛售挣快钱。如此既节约了企业自身的成本,随着某品种市场行情的上浮,又能拉升别家企业同类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让对方在市场失去竞争力,何乐而不为呢?像以上这种现象,不仅当前行业已经有所存在,而且今后依然会表现突出,并成为某些生产企业不可或缺、屡试不爽的“利润增长点。”
上一篇:白芍迎来产新高峰 后市多商关注
下一篇:暴雨频发,部分中药材品种受灾,河北安国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