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这些品种或迎触底反弹

发布时间:2025-04-24 阅读:1222


一、市场寒冬:中药材价格集体“跳水”,多品种跌入历史低位

2025年开年以来,中药材市场持续低迷,超过40种药材价格跌幅超过10%,部分品种甚至出现“腰斩”行情。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1月大盘指数下跌0.37%,2月再跌0.51%,市场整体呈现“7跌5持平”的颓势。例如:

天花粉近一周跌幅达20.35%,价格跌至18~23元/公斤,创下近三年新低。业内分析认为,企业库存充足导致采购需求骤减是主因。

紫菀、知母:因产新量暴增,价格直接腰斩,跌幅超八成。

泽泻:行情疲软,陈货积压,市场报价仅13.5~14元/公斤,商家抛货压力大。

商家心态:面对“地板价”,部分药企、药商已开始抄底囤货。有行业人士认为,当前价格低位是“供需错配的阶段性现象”,长期来看,老龄化与政策扶持将推动需求回升。


图片

二、抄底风向标:哪些品种暗藏反弹潜力?

尽管市场整体低迷,部分品种已显露出触底信号,成为商家关注焦点:

1. 木香:云南产区产量锐减至5000吨,但库存成本高企,持货商惜售。当前亳州市场报价24~25元/公斤,若年后需求回暖,或迎供应紧张导致的反弹。

2. 麦冬:虽种植面积扩大30%,但优质货价格坚挺(120~130元/公斤),新版药典对品质要求趋严,道地药材或成“硬通货”。

3. 桂枝:集采政策推动下,产新期商家寻货增多,行情逆势上涨,短期或成市场“黑马”。


图片

三、抄底逻辑:政策+需求双驱动,低谷中酝酿新机

1. 政策红利: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道地药材种植,打击囤积炒作,推动“优质优价”。未来“产地仓”模式或重塑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波动。

2. 需求韧性:人口老龄化加速,中药消费刚需持续增长。2025年一季度电商平台中药品类销售额同比高增,显示终端需求未减。

3. 周期规律:中药材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短期回调为资本入场提供窗口。例如,三七、五味子等曾经历暴涨暴跌,但最终回归需求驱动的高位。


图片

四、风险警示:抄底需理性,警惕“假触底”陷阱

产能过剩品种:如泽泻、白芷等,种植面积激增导致供大于求,短期反弹空间有限。

炒作后遗症:沙苑子、猫爪草等曾被资本炒作的品种,价格虚高后暴跌,需警惕“二次踩踏”。

新版药典冲击:农残、重金属检测趋严,劣质药材或遭淘汰,盲目囤积低质货源风险高。


图片

五、寒冬中的曙光,谁将笑到最后?

中药材市场的“冰点”行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商家抄底需精准把握政策风向与品种周期,优先布局道地、优质药材。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跌出来的空间,往往是涨回去的利润。”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此时正是选购高性价比药材的良机,希望多学习了解一些药材价格行情,科学消费更明智。



上一篇:百部后市是否值得关注

下一篇:云木香价格波动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