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枸杞将中宁大地染得通红。丰收背后,一场“技术革命”正悄然成为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近日,记者采访发现,通过标准化种植,工厂化育苗,节水滴灌,统防统治、机械烘干……一个致力于高品质、高价值、高科技含量的养生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形成。
规模种植保证原产地品质
“有34家企业自建枸杞种植基地6.5万亩,加上合作社集体经营面积,全县规模化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近日,中宁县枸杞产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宁县通过土地流转,建设枸杞标准化基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烘干、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等“六覆盖”。
“这些手段有效保证了中宁枸杞的原产地品质,从源头杜绝熏蒸枸杞的产生。”中宁县副县长刘宏阳介绍,原来有290家企业可以使用“中宁枸杞”商标,现在全部收回重新核发给9家企业,前提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和商品可追溯体系,最终实现中宁枸杞规模化种植全覆盖。
2014年,县财政安排2030万元枸杞产业专项资金,同时运用减免税费、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出台《关于加快中宁枸杞产业提档升级的若干政策》,重点解决枸杞加工企业、种植、销售大户农资供应、周转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如今,在天景山、清水河流域、鸣沙小盐池滩、红梧山、舟塔乡观光园和易捷庄园“六大片区”,7.5万亩枸杞标准化基地初成规模,新植1.8万亩种植面积。
65%以上苗木销往区外
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苗木供应地,中宁县去年建成逾3000亩的繁育基地,今春出圃2000万株、外销1500万株,为茨农带来现金收入3500万元。中宁县舟塔乡东华村枸杞育苗大户朱进忠介绍,合作社育苗260个大棚,每年出苗1600多万株,年销售收入过2000余万元。
2013年,中宁县与宁夏农科院国家枸杞工程中心合作,投资650万元,在大战场镇宽口井生态移民区建设国家级枸杞良种苗木繁育中心1000亩。目前已建成良种采穗圃500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00亩、采条圃50亩、新品种(品系)展示圃10亩,完成塑料大棚嫩枝扦插育苗40座400万株,该中心将力争打造成全国枸杞新品种展示中心、新技术示范中心、新成果推广中心、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观光休闲农业基地。
去年以来,来自青海、甘肃、内蒙等地的30余家客商购置中宁枸杞苗木3000余万株,外销枸杞苗木占到育苗总量65%以上。
机械烘干防止二次污染
“现在枸杞采摘下来,经过清洗和脱蜡,用烘干机烘干2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不论天气如何,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烘干效果,不会变色。”中宁枸杞专家谢施炜认为,由于有政府补贴,现在用硫黄熏蒸枸杞几乎绝迹。
“为推广机械烘干代替传统自然晾晒,中宁县财政对茨农补贴及时到位。”枸杞烘干设备供应商王海说,目前在中宁做烘干设备的销售商就有二三十家,枸杞机械烘干或设施烘干已被各公司和基地看好。鲜果通过机械或设施烘干后,保持了自然晾晒的色泽,并且避免了受虫蝇、扬尘以及不规范操作带来的菌类等污染。
未来3年,中宁将在各枸杞生产基地推广建设400座太阳能、热泵、燃煤热风烘干机械等设施,并将其纳入农机补贴范围,除享受国家30%的价格补贴外,县上再补贴20%,最终实现设施烘干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