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重庆黄连由“苦”变“甜”
|
经过多年埋头钻研,重庆黄连终于“苦”出了“甜蜜”的果实。近日,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由西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和药学院研发的黄连综合开发利用发明成果,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降糖新药、黄连洗液等药品中,产业化生产让医药企业获利近亿元,该成果也获得201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黄连综合开发利用发明成果是围绕黄连开展的系列技术发明,包括了以黄连、须和灰渣等为原料开发降糖新药、兽药等17项技术发明专利,其中授权技术发明专利达到11项。
产业链全程植入科技
今年3月中旬,在“中国黄连之乡”——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种了几十年黄连的连农黄正友第一次出售了原先只有白白扔掉的黄连花,收入900多元。
“没想到黄连花也可以卖钱!”数着这笔意外收入,黄正友乐滋滋地说,“这都是科技带来的好处。”
“如今,我们从品种选育到深加工,都全程植入科技。”西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叶小利介绍,目前,通过科研成果的运用,黄连在种植环节中,已经植入了GAP规范化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技术、重金属消解技术、轮作栽培技术等。在加工利用环节,西南大学的专家还担当了黄连新药研究和秆、叶、须、花利用的研究,已取得成果,并运用到生产中。
这些技术不仅使黄连的品质提升,其有效成分提升了一个百分点,还使亩产量提高了50-100公斤,亩产值增加了5000—1万元。
全身变宝附加值倍增
“以前种下后5年才能收获的黄连,只能卖地下部分的块茎,地上部分的叶、秆以及从块茎上剔除下的须等都被丢掉。即使被农民称为‘黄连疙瘩’的块茎,也只是作为一种原料卖而已,没有附加值。”叶小利说。
“如今,我们从品种选育到深加工,都全程植入科技。”叶小利介绍说,目前西南大学以黄连须、灰渣等为原料,发明了“黄连总生物碱和黄连生物碱单体提取技术”等技术,这种技术被重庆灵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于“阴晴”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质量并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5年来,该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6500万元。
可带动上亿元兽药产业
“石柱黄连副产品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叶小利表示,未来以石柱黄连副产品为原料,开发的预防和治疗动物“热应激”和“冬季性腹泻”等常见疾病的中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可以形成几亿元的中兽药产业,并带动下游高达几十亿元的生态(绿色)养殖业(无抗生素残留的肉食品)发展;黄连副产品提取物用于日化行业,黄连花用于饮料行业等,均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
上一篇:中国发现吃塑料的虫子 解决污染新思路
下一篇:东北中药规范化生产及大宗中药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