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产品活性低、用量大、起效慢,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科学家从“生物肽”角度取得研究突破。23日,“动物类中药仿生酶解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项目顺利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称这一成果对新一代中药新药的研发与生产具有极大地参考价值,未来中药或将更好吸收、起效更快。
据介绍,传统中药提取方式大多采用留粉、水提或者低温匀浆等方式,这类方式要么生物利用度低,要么副反应多。所谓仿生酶解法是模仿人体消化吸收过程,在药物制作环节就将其“吸收”一遍,利用生物提取技术制备成小量氨基酸构成肽,即“生物肽”或“生物活性肽”,这样,药物生物利用度高、活性强、毒副反应也较小。
作为国内首家“生物肽”创新研发平台,其负责人代龙教授告诉,“生物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生物性,是各类新药、医药中间体、医药食品领域重点开发产品,是目前国内外科学界研究的重点方向。针对此,平台先后完成了20余种中药及海洋中药生物活性肽的研发及产业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大砻坊科技文化园的研发平台拥有生物培养室、理化检验室、仪器分析室、小试车间、中试车间等试验场地800平方米,高效液相色谱、GCP-MS等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一期投资已超过2600万元。平台聚集国内多所重点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力量,拥有博士、硕士工作人员25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五年,团队将以临床疗效确切的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等中药材为原料,采用仿生酶解、微生物发酵、微量元素富集的方法提取并进一步纯化获得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多糖,实现微量元素有机化,进而加速成果转化,生产出更易吸收、疗效更快更好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