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国经济的十大隐忧

发布时间:2013-02-04 阅读:1371

 

 
随着经济增速在2012年下半年触底回升,市场已经形成了共识,中国经济在2013年将温和复苏。但这温和复苏并非一路坦途,中间仍然存在不少变数,需要投资者保持密切关注。本文展望了2013年中国经济的十大隐忧。
通胀形势严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2013年CPI约4%;国家信息中心2013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中,通过对进入新世纪(002280)以来,中国物价经历的四轮周期性的反复波动规律来分析,本轮物价回落的趋势已趋于结束,2013年中国CPI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研究所利用模型测算得到,2013年CPI将至4.1%。
2013年中国的通胀堪忧,一是全球范围的量化宽松将加大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资源性产品与服务价格的上涨,2013年各项改革的推进也将继续推高相关价格。如最低工资上涨,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会间接推高物价水平;三是稳增长仍是明年经济的主基调之一,投资仍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将带动物价的上涨。
总的看来,无论是从物价波动规律看,还是从国内外形势看,2013年中国CPI将进入新一轮上涨无疑。
房价涨势不止
2013年开局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热,成交量不断上涨,九成以上城市成交同比上涨,回暖趋势进一步明朗。
虽然高层稳定基调依旧,调控不松口,但实际近来高层在房产税政策推出上频频打架,1月15日温家宝总理调研财政部时表示“对房地产税收制度要认真研究”,这些都使得市场对于政策推出的预期减弱,也使得房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预计2013年房价将在控制的呼吁声中继续上涨。
人口红利窗口加速关闭
国家统计局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此前,在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这一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年轻人需要抚养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抚养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加快关闭。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会日益严重。
此前,根据2007年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全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而实际情况是,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是13.4亿,比预计的少了2000万人。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则预计,中国总人口负增长将在2027年到来。相应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或者更晚才会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总量下降已提前3年出现。
产能过剩挑战结构调整
产能过剩也凸显政策难题,如果不抑制政府投资的冲动,则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甚至会愈演愈烈;而如果压缩产能,则经济可能会遭遇滑坡。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汽车、钢铁、水泥等九大行业的企业实现兼并重组。
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次政策出台是在提升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重大举措。九大行业包括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造船和农业。据统计,这九大行业共涉及900家左右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这些行业之所以成为兼并重组的主要对象,大部分原因是现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超出市场需求,也压低了行业利润。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深层次看,我国的产能过剩,既存在市场性过剩,也存在体制性过剩。这一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其中,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的产量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
比较严重的有,钢材产能过剩40%,电解铝过剩58.4%,焦炭过剩200%,家电过剩30%,电视机过剩90%,纺织、服装产能过剩超过100%。绝大多数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70%,有些行业利用率不到40%。
此次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表明要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这是解决产能过剩,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一个重要措施。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业通过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
资源品价格飙涨&定价权缺失
资源大国通过控制资源价格实现对制造国家、金融国家的掣肘。价格飙涨就是拥有定价权的一方炒作、拉涨行为的完美演绎,即使再低迷,他们也能让市场“起死回生”。
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短短四个月时间里,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从88点飙涨到159点,累计涨幅超过80%。
几个月前,投资者和交易商都不看好铁矿石,预测未来其价格会大幅下跌。
据了解,在经历了2012年铁矿石市场的去库存化周期之后,目前国内铁矿石的港口库存已经降到7474万吨,较2012年年初下降了近3000万吨,去库存化周期已经基本结束。同时,近期港口库存仍处于低位,资源供应依旧紧张
如果是补库存那肯定背后是需求在支撑,但实际对经济回暖预期并不支持如此高的涨幅。如此,背后原因就值得深思了。
三大矿山垄断铁矿石价格,实际反映的是资源大国通过控制资源价格实现对制造国家、金融国家的掣肘。就如此次,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最大筹资方、发起方正是必和必拓,此次价格飙涨就是其炒作、拉涨行为的完美演绎,即使再低迷,他们也能让市场“起死回生”。
数据显示,中国的血汗每年6成GDP要被跨国资本剥夺抽走(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报告》),凭的就是定价权(资源定价权、金融产品定价权)。这就是定价权的力量,而中国显然缺乏的就是这个,所以遭受上层金融国家的剥削,下层遭受资源国家的利润削夺。
财政赤字创新高&减税压力大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国内正在进行结构性减税,预计今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仍相对较慢。而今年的财政支出压力将较大,因为政府将在改善民生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加大投入。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财政支出1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此外,2012年财政赤字为8502亿元,占2012年全国GDP初步核算数据约1.64%。
在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走低、物价涨幅回落以及结构性减税调控等的影响下,2012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次低增速,仅高于2009年的增速。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约束下,财政支出的增长也明显下滑,但仍快于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2012年财政赤字8502亿元,较2011年6500亿元扩大。税收专家分析认为,2012年财政收入结束了“2”字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3年财政收入增幅将降至个位数,而财政支出增速预计仍然保持高增速。
此前,财政部官员就表示,2013年财政赤字与GDP比例将较2012年进一步扩大。税收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可能提高到2%-3%的水平。
根据2012年初的预算安排,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的目标为113600亿元,增长9.5%。实际增长来看,全年的财政收入超出年初的预算约3600亿元,增长速度也仍快于GDP的增长。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国内正在进行结构性减税,预计今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仍相对较慢。而今年的财政支出压力将较大,因为政府将在改善民生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加大投入。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在养老保险等民生方面的支出需求巨大。2013年中国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中国虽仍有较大的减税空间,但收支矛盾也将更为突出。
经济不会再现2位数增长
201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录得7.8%,自1999年以来首次跌破“八”,是近20年来的“倒数第二”增速。
国际环境恶化出口动力不足
欧盟及美国这些传统市场的需求仍然偏软,这无疑令本来就已相当困难的出口环境雪上加霜。
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
在全球资本注入,如美国的QE3、而中国要保持出口竞争力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国内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为达到提高消费在GDP中比重的目的,惟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适当控制一些行业的投资增速,因此,银行信贷可能会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行业进一步收紧,想方设法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影子银行风险
2012年中国金融环境最大的变化是“影子银行”取代了官方贷款渠道。非银行融资在中国的信用体系越来越活跃:信托贷款1.3万亿,六倍于2011年2000亿的水平,公司债券由2011年1.4万亿增至2.3万亿,2012年全社会融资额达15.8万亿,相较2011年大增2.9万亿,而银行贷款占总融资比例则从2011年的58.2%下降到2012年的52.1%。(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上一篇:人行重启正回购 外汇占款攀升或为主因

下一篇:中国货币超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