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当前,国内外医药企业已纷纷驶入“大健康”快车道,在中成药这片红海展开激烈的竞争,其中人们热议最多的是那些世界制药巨头企业。谈他们是怎么进来和我们国内企业竞争的。其实在这样的举动背后,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国内中成药市场-“红海”竞争加剧
赛诺菲 正在测试利用 传统中药用于糖尿病和癌症的治疗
葛兰素史克 正在测试利用 草药治疗免疫系统紊乱
前不久,世界制药巨头德国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在上海宣布,在中国的首个中成药OTC产品“乐可通”正式上市。
此次勃林格殷格翰采取与辅仁药业通过OEM的模式合作推出“乐可通”。早在2011年,勃林格殷格翰便将其自主研发的便秘领域第一品牌乐可舒片剂引进中国市场。当时乐可舒占国内治疗便秘药物零售市场的5%,总体排名在第5~6位,是国内治疗便秘的西药第一品牌,这几年来,已经在国内治疗便秘专科领域树立了极高的品牌效益。
借助中医药理论 强化品牌效益
乐可舒显著的疗效已经确立其市场的领先地位,推出相同适应症不同调理机理的中成药乐可通,巧妙的强化其“乐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乐可舒作为西药,可为病患带来隔夜起效的治疗作用,而乐可通凭借其主要成份生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之功效来调理内热,从而满足部分消费者调理的诉求。当然,乐可通凭借其中药独家品种的属性,在我国招标和进入医保目录有很大的优势。可谓是一个“香馍馍”,让企业一举两得。
启示录一:疗效,是企业品牌绕不过去的门槛
启示录二:国内制药企业对于“创新”表示无奈
此外,在我国,创新药无法纳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制药企业都不知道创新药的去路何在。面对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创新药的研发,但市场并不支持创新药的使用,导致以往创新药只停留在实验室的尴尬局面让很多有创新意愿的企业表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