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刘红卫
图1:安徽亳州十九里,正在切制的厚朴
产地初加工,注定是个沉重的话题!
因为,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规定,本义是指“中药材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并在《药典》中明确了63种允许产地初加工品种目录,否则就是违法生产饮片。但由于该规定对初加工标准界定模糊,又与中药行业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不符,因而缺乏实际操作可能。
由此,打着产地初加工名号,实则进行饮片加工的“野鸡加工厂”遍地开花,几乎支撑着整个中药饮片加工的前端。多数中药饮片企业沦为分包装商,加工机械几乎成为摆设。药监部门也屡禁不止,不胜其烦。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管理困境?青主以为,是中药生产特性、原料特征以及历史传承注定了这种尴尬结果。
以中药材生产特性来看,960万平方公里,何处不产药材?要想面面俱到,各个环节都管到滴水不漏,谈何容易?
从中药多成分组合的原料特征来说,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完全以化药的方法和标准来要求中药饮片,肯定是“削足适履”,违反市场规律。
从历史传承看,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历史文化极为悠久。要以一刀切工业化的手段来割裂这种优秀的历史积淀,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图2:河南禹州,87岁老药工朱清山正在手工切制槟榔
所以,是时候该给产地初加工正名和合法身份了!与现行管理方法相比,加强产地初加工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 中药趁鲜加工,可以大大减少有效成分流失 基本现实是,多数中药饮片趁鲜加工,质量肯定要优于后期浸泡软化再加工——至少不会导致有效成分无谓流失。例如,甘草、黄芪、泽泻、川芎等药材,晒干后拉到饮片厂再加工时,必须经过长时间水润甚至浸泡才能切得动,其中必然导致有效成分流失。
二.同时,产地初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力成本 目前在我国,中药材主产区多数处于偏远农村,劳力成本低廉,远比在城市雇佣工人合算得多;同时,更可为广大贫困地区创造就业,增加收入。
三.产地的净化选切等过程,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先进行产地切制、修整和筛选后的初加工药材,再进入流通环节,显然要比原药材直接流通高效实惠。难以想象,一大堆原药材拉到城市饮片车间去净化、筛选和加工,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肯定既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又为城市制造大量工业垃圾,何必呢?
四. 符合中医文化特征,注入“工匠精神”
做为传统医药,中药注定不可能完全套用标准工业品的“管理枷锁”。她是有灵魂、有内涵、有文化的健康产品。“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川芎蝴蝶要双飞,槟榔108片,一粒马钱子,206片”的精湛技艺,不可能是工业生产线上做出来的。一定要用粗暴工业化手段,将传统饮片切制工艺逼向穷途末路,则必将成为非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的悲剧;更不利于中药品质的提升。
图3:四川彭州,出口日本韩国的手工切制葛根丁品质优良
好在,国家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并开始务实地纠偏。无论是即将颁布的《国家中医药法》、还是已经发布的《国家中药材中长期规划2015-2020》里,都明确表示要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而国家商务部等部门正在推进建设的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基地,也是要求与产地初加工厂相对接的。
接下来,对管理部门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打击或者放任不管。而应承认现实,顺应市场需要和时代潮流,加以引导和合理规范,早日给予产地初加工以合法身份。让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真正从地下走向台面,成为支撑中药原料供给体系的主体。
产地初加工,必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附:刘红卫老师等人对产地初加工厂进行的调研及思考
7月10日上午,笔者在朋友的陪同带领下,来到了距安国药都仅有五公里的祁州镇某甘草加工户探访。
离开药材市场我们开车向北,穿过牌坊向东进入村间小道,路边全部种的是药材和苗木,很少见种粮食的,偶尔有块花生地,这里就是安国甘草加工村,存在已有30多年历史了。汽车转了几个弯来到了一个农家院子,大门可以进车,院里铁笼里有一条大狗不断的在叫,这是一家甘草专营加工户。
图4:加工户的院子里,拖拉机上,棚子下面,全部堆放的都是甘草,即有红皮的也有黄皮的,粗细不等长短不一大小都有。我询问后得知,这家是专门给药材市场的批零商加工供应甘草片的。
图5:棚子下有十多个妇女在挑选整理分出等级,准确的说就是粗细分开,细枝细尾剪掉,分开后最粗的卖个子,中等的再分几个等级分别加工成片。
图6:以前甘草加工前要水浸泡,现在是切前打水蒸汽,这是蒸汽锅炉
图7:用于清洗甘草的转筒清洗机。
图8:市场需要的所有的所有规格等级,瓜子片、顶刀片,厚的薄的他们都能加工,甘肃、新疆、内蒙、宁夏的,他们都有,需要什么加工什么保证供货
印象与结论:
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加工成片是饮片。但市场周边这样的加工作坊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因为全部是在农家院子里,大门紧闭大狗把门,外人是进不去的,检查更无从谈起。这种现象在亳州、安国,禹州,廉桥和陇西等地长期广泛存在。而在广大产区,这种初加工现象更为普遍,几乎是遍地开花,支撑着大半中药饮片的生产供给。
笔者认为:凡是能生存下来的,必然有其原因与空间,这也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如何管理?如何规范?难道用一纸禁令就可以解决吗?。甘草加工后是饮片,是砍片,还是片状原药材,谁来判定又怎么判定?
是该管理部门认真思索如何顺应市场现状,务实可行地加以引导和规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