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第七届歧黄论坛上发布中医药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2025-04-27 阅读:1231

第七届岐黄论坛在京举行

4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岐黄论坛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作主旨报告。

何维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要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指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和加快走向世界,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余艳红指出,要推动中医药更加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促进中医药与AI等数字技术融合,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融合,不断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两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医药专家学者代表等400余人参加活动。



dsfsdfsdf

202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发布,授予中医药科学技术奖79项 

426日,202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第七届岐黄论坛上举行。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面向中医药行业的科学技术奖,旨在表彰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集体和个人,下设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华佗中医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岐黄国际奖等五个子奖项。

经过形式审查、网络初评、会议终审、官网公示、常务理事会审议等严格的评审程序,202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共授予中医药科学技术奖79项,其中,中成药替代/减少抗生素治疗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创新评价与机制发现、西洋参茎叶有效部位研发及转化应用研究等9项获一等奖,基于气血理论的眼底血症-结合诊疗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胃肠积热防治儿童肺系外感病的理论体系构建与应用等26项获二等奖,基于脏气法时理论科学实证促进节气导引术系统研究与应用、中国宫廷医学理论的传承发展与应用等44项获三等奖。此外,4人获李时珍医药创新奖,5个团队获华佗中医药奖,8人获青年科技创新奖,1人获岐黄国际奖。

截至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已有4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dsfsdfsdf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426日,在第七届岐黄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十大学术进展被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临床基础类,包括脑肠跨器官策略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取得新进展、中医药防治心血管事件链获得高水平证据支撑。二是中药研究类,包括急性放射损伤中药防治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引种驯化导致西洋参优形优质变异的分子机制被阐释、应用一体多维数据平台生物合成中药微量活性成分取得新进展、中药组分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与抗病毒机制被解析。三是新技术与新方法类,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示范应用取得新进展、中药有效性评价整合证据链方法体系初步创建与应用、创新技术驱动常用中药盲区成分和药效物质揭示取得突破、新型递药系统助力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靶向释放。

一、临床基础类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中药研究类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新技术与新方法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悉,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经动态收集、初审、终审等工作程序后最终确定。遴选工作坚持四个面向,突出探索性与前瞻性、创新性与突破性,凸显在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满足临床需求、回答科学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体现本年度研究成果在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

图片
图片


dsfsdfsdf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五个中医药临床典型案例

42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第七届岐黄论坛上发布中医药临床典型案例(第一批)

第一批共五个典型案例,包括《肝脾肾同调序贯分期治疗高龄反复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自然妊娠验案》《吴氏升板饮加减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成功实践》《益气健脾、活血育阴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案例与疗效分析》《从脾虚湿热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一例》《甘草泻心汤治疗以顽固严重粘膜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天疱疮一例》。

中医临床经典案例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的基础上遴选而来,旨在进一步突出案例真实性、规范性、科学性,传承中医经验与智慧,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为复杂病症提供参考路径,提升临床实践水平,增强中医药科学认同,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

版权声明: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品种联盟(BBTCML)编校发布。编辑:远志。转载请标注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中药大品种联盟秘书处,我们将及时回复。

中药大品种联盟秘书处联系方式:

邮箱:bbtcml@163.com

电话:84099077


上一篇:【国家林草局】金毛狗脊、红景天、甘草、羌活、人参、野生金花茶等濒危保护药用植物收购与经营问题的回复!!